近年来,宣州区紧扣干部“八小时外”监督薄弱环节,以划定行为边界、拓展监督维度、强化风险防控为抓手,构建全时段、多方位监督体系,推动形成从严管理干部新常态,切实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细落实。
以“制度+教育”筑牢自律防线,划定行为规范“硬边界”。健全制度体系,明确监督标尺。制发《宣州区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八小时以外”监督办法》,聚焦执法监管、项目建设、财务管理等重点岗位,从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3大维度细化28项监督清单,明确禁止酒驾醉驾、违规收受礼品礼金、家风建设缺位等行为红线,为干部言行设立“警戒线”。建立“八小时外”重大事项报告、行为规范承诺制度,要求干部对岗位变动、家庭变故等“五必谈”情形及时报告,通过制度约束拧紧自律阀门。深化教育引导,夯实思想根基。针对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等关键群体,开设“党性教育课堂+廉政警示教育”双轨培训,以“理论讲解+案例剖析+互动交流”模式深化认知。常态化开展旁听职务犯罪庭审、观看《榜样》系列专题片等沉浸式教育,通过“正面典型引领+反面案例警示”双轮驱动,督促干部自觉净化社交圈、规范生活圈。分层分类签订《“八小时以外”行为承诺书》,将自律要求转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以“整合+联动”拓展监督维度,构建立体覆盖“监督网”。下沉一线察实情,精准画像强研判。开展“走基层”行动,按主要负责人、中层干部、一般干部3个层级,通过专项检查、走访调研、群众互评等“看听查辨”方式,全方位采集干部“八小时外”表现信息。建立“廉政四访”机制(访家属、访社区、访邻里、访服务对象),以“问生活状况、问思想动态、问廉洁表现”三问形式,多维度掌握干部现实表现。汇聚监督力量,织密立体网络。聘请“两代表一委员”担任社会监督员,明确关注“三圈”表现、收集群众意见等5项职责,建立干部“八小时外”监督档案。优化干部监督联席会议机制,整合纪检、巡察、信访、审计等部门资源,建立包含党纪处分、信访举报等7类信息的负面清单库,实行“动态报送、即时汇总、定期会商”工作机制,推动监督从“单兵作战”向“协同联动”转变。搭建“大数据+民生监督”平台,建立政务网站投诉机制,形成“受理—核查—入库”闭环管理。
以“预警+处置”强化风险防控,拧紧动态监管“安全阀”。聚焦关键节点,前置监督关口。围绕元旦、春节、“五一”等重要节点,开展廉政风险隐患专项排查,建立“工作、生活、家庭”3类负面清单库。督促各级党组织通过谈心谈话、提醒函询、警示教育等方式,对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推动干部防微杜渐。实行分级预警,精准分类处置 健全负面信息“红橙黄”三色预警机制,根据问题性质实施差异化管理:红色预警:针对失德失信、酒驾等6类严重问题,立即叫停职级晋升与提拔任用,启动组织处理程序;橙色预警:针对家风不严、不良反映等5类问题,责令书面检查并设整改观察期,动态跟踪整改进度;黄色预警:针对作风瑕疵等4类轻微问题,及时开展提醒谈话,督促立行立改。预警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定、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推动监督成效转化为管理效能。预警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定、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推动监督成效转化为管理效能。通过构建“制度约束—多元监督—预警处置”全链条机制,宣州区持续推动干部监督从“八小时内”向“全天候”延伸,引导党员干部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严管厚爱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一审:何冬霞 二审:汪艳 三审:吴正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