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桐城市的六尺巷,重温张吴礼让典故,察看桐城历史文化展陈,并表示,“来这里看一看,很有感触”。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六尺巷故事中的主人公张英,正是用这样的一封家书巧妙化解了邻里纠纷,也流传出一段谦和礼让、见贤思齐的传世佳话。六尺巷里天地宽,这一条小巷背后折射出的是优良家风传统对家庭和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乎自己的家庭,更与党风政风、社风民风紧密相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持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
涵养好家风,要在传承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重视家风建设,注重家风传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凡是注重修身齐家、教育后辈的文人,无不追求涵养优良家风,并凝练成文,以家规家训“守之百世”。张英著有家训《聪训斋语》,分为四纲十二目,提出立品、读书、养身、择友的要求,而其子孙后辈在这种清正勤勉家风的熏陶下,人才辈出,颇有建树。良好家风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从革命先辈红色家风中汲取营养,深挖其中精神内涵和思想实质,为涵养新时代好家风提供重要支撑。
涵养好家风,要在垂范中涵养廉洁家风清风正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良好家风是党员干部修身立德的重要基础,纵观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党员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其中有许多都牵扯到扭曲畸形的“亲情”和家庭,“夫妻同心”“上阵父子兵”的家族式腐败也屡见不鲜,从“全家福”到“全家腐”再到“全家覆”,这正是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家风不正、家风败坏结下的恶果。党员干部要带头树立好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权力关,教育好身边亲属,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不弃微末、久久为功,坚持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作家风建设的表率。
涵养好家风,要在实干中践行为民服务使命担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是党员干部人生的起点;家风,是影响党员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家风故事到革命先烈的一封封红色家书,无不体现着积极向上的家庭追求和崇高忠诚的家国情怀。在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以良好家风涵养为民服务情怀,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中去,把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作为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规范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合格干部。
一审:王凤萍 二审:汪艳 三审:吴正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